楼宇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终于有人讲清楚了!

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圣经”的《数字化生存》,作者是尼葛洛庞帝(任正非拜其为师),早在1996年就预言了数字化社会的形态。

如同预言一样,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数字化、信息化这两个词早已经烂熟于耳,由于被从业者滥用,模糊了他们之间的边界,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蒙圈。

那信息化和数字化有什么内在联系和区别呢?今天我们主要站在智慧楼宇的角度上,一起说说。

楼宇信息化

信息化是对于某个业务或行为,通过软硬件设备进行管理控制。它更偏重于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递,最初是聚焦在人类行为中的片段上,而非整体上。

也正是因为,信息化针对于某一行为片段,所以形成了传统楼宇最大的后遗症——信息烟囱。

以传统楼宇门禁系统为例,最初只是代替人工身份辨识和机械锁具,用电子身份凭证(卡片、二维码、人脸等)进出楼宇。

在当时的确降低了物业人工的成本,避免人工疏漏而造成的安全隐患。

但是门禁作为通行整条链路中的一种,并不考虑与车场、监控、电梯、OA等系统联动融合。也就是说,系统之间都是独立地存在,彼此没有交互。

楼宇数字化

数字化则更强调完整性,注重整个业务体系、形态乃至整个楼宇管理运营,完整“放入”计算机世界中,搭建虚拟端和现实端的交互桥梁。

可以看出,数字化不是针对的单个业务或业务片段。

如果说信息化是降低了人工投入和管控效率,那数字化的目的则是更大程度地释放个体人的潜力,更大限度抵消对真实环境、尤其是空间因素、时间因素对人的限制,转而大量依靠可与人互动、协调的系统进行楼宇管理。

以数字化通行系统为例,更关注人员进出大厦的整个所有行为和流程,满足点需求的基础上,连接链路上所有相关的系统,将其资源拿来自用,统一平台管理,赋予楼宇更高阶的服务和运管能力。

数字化和信息化之间的联系

简单来说,信息化阶段更关注“实现”点需求,而数字化阶段应更关注“现实”的整体需求。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延续,是基于信息化的成果进一步深化,更强调的是虚拟化。

在楼宇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楼宇运营行为的仿真,利用虚拟端控制现实端,从而更便捷、高效地管控楼宇。

楼宇数字化升级的一点思考

真正的楼宇数字化是整个业务体系的数字化,是一个完整的、互相关联的推进过程。

任何一个楼宇的数字化都并非某个部门、某项目的孤立行为。

目前,基本传统楼宇均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信息化转型,接下来面对数字化升级,我们该何去何从?其实没有退路可言,但如何开始又是我们该重点考虑的!

其中对人行为的数字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相对而言更复杂、更有难度的。因为人的需求和行为总是千变万化的,同时基本涉及绝大部分管理系统,因此数字化体系需要是有弹性、定制化、身份标识统一化。

然而,我们发现不乏有很多楼宇建立大而全的综合性数字化管理平台,就像一个人虽然有个大脑袋,但是全身上下经络、血管不通畅,大脑也只能处于缺氧状态,恐难有作为。

因此,目前我们的焦点应该放在新系统的连接能力,以及原有系统之间的连接。一直以来,令令开门通过强大的研发团队,在异构系统的融合能力、业务个性化定制能力、跨系统之间的连接能力等方面得到行业高度认可,将人、事信息化,建立楼宇统一身份标识,帮助楼宇开启数字化升级之门。

分享到:
上一条: 令令开门赋能深圳联合广场,开启楼宇数字化升级之门
下一条: 令令开门无接触乘梯落地驻马店市上蔡县监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