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数字化如火如荼,物企却引火烧身,屡见不鲜

2020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物管行业,从据中物研协数据显示头部百强物业公司行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新技术,应用已经初见规模,同时也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汇报。

截止2020年4月30日,有7家赴港上市的物企将20%以上的募资额用于高新技术方面的投入,该项支出已上升为企业第二大战略用途。



上市公司募资额高新技术的投入占比(中物研协)

在2019年, 26家上市物企单位面积营收均值为35.2元/m²,较2018年同期增长3.5%。上市物企的人均管理面积、人均产出和人均净利润分别为7661.9 m²/人、24.6万元/人和3.2万元/人,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这些运营数据上可以看出,智慧科技已经成物业服务品质提升的重要手段,物管的数字化也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尽管行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当面临正式推行时却无从下手,尤其出现中小物业盲目跟风头部企业,想一步到位建立综合性数字化平台,在推进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不少障碍,很难向下推进,最后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却鲜有成效。

以办公楼宇为例,据匠人科技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办公楼宇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障碍,前三名分别为:一是企业和行业相关人才储备不足(36%),即缺乏懂业务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数字化和新科技成本过高,资金支持不足(36%);三是高层战略不清晰或不重视(35%)。



企业战略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转型的力度和速度,而技术团队与业务的融合则是数字化实践得以成功推进的关键。

因此,在缺乏互联网基因的物管企业中,数字化从信息化--线上化--智能化的进程,需要企业步步为营,由点及面建立全数字化管理体系,以及技术人才梯队。

避免采坑、引火烧身,关键在于物企清晰认识到自身数字化的程度,从而部署当下工作重点。

数字化1.0阶段——信息化

在此过程中,切忌一味追求强大的平台技术,从而忽视数字化系统的实用性和适用性,这往往是诸多企业急于求成而常犯的错误。

目前很多信息化不完善的物企大力引进大而全的综合平台,终究成为绣花枕头,好看不好用,由于信息化不完善,无法采集对应的数据,很多功能无法实现,随后只能缝缝补补,艰难推进。

其实,对保洁、安保、工程、客服等基础服务做信息化转型本身就是一个大工程,需要诸多系统支撑,比如OA系统、安防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这些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各系统建立后,传统人工驱动的业务流程被信息驱动系统取代,比如通行系统中,将访客、办公人员身份信息化,将客户拜访、人员出入、物品出入等通过管控访客身份来实现传统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数字化2.0阶段——在线化

实现信息化阶段并不代表可以开始建立数字化体系。现阶段各系统独立、信息烟囱效应严重,数据分散且价值不高,所以我们需要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从业务流程、业务模式、员工能力、运营方式等维度进行系统融合,实现多系统统一在线化管控。

从而实现了物业、业主和业务的线上连接,打破了数据孤岛和时空限制,数据更及时、准确和完整,并基于数据进行业务整合,如建立数据中台实现数据的打通和统一。

因此,在各系统建立初期,提供商的异构系统融合能力是重要考量因素,这直接导致在线化阶段的顺利推进,也决定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比如,令令开门楼宇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将车场、电梯、访客、门禁、视频监控等系统融合到eNFC云平台集中管控,这样产生的通行数据价值非常高。

数字化3.0阶段——智能化

在这个阶段,数据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综合性的智能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模型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并实现智能决策,通过数据驱动业务。

但前提是保证采集的数据是完整、准确、有价值的。

这正是企业数字化时为什么会引火烧身的原因,如果越过在线化直接到智能化阶段,数字化大平台会出现无数据可用,严格来说是无有效数据可用的局面,只能沦落为空架子摆设。

企业要清楚认识到,数据本身不产生价值,大量无效的数据收集,只会增加数据运营的管理成本,这要求必须要有掌握和应用有效数据的能力,才能制定出更有意义、可实践的服务策略。

当然,物管行业完成整体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已完成1.0阶段的建设,部分企业朝2.0阶段进阶,只有少数部分企业初步探索到3.0阶段。



令令开门以成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利器,全面打通异构系统之间的连接,为楼宇开启数字化升级之门。对物管企业来说,自上而下、由点及面、从内向外逐步进行数字化升级,合理利用数字化工具为自身量体裁衣。

分享到:
上一条: 【喜报】印度尼西亚电信大厦引入令令开门无接触乘梯解决方案
下一条: 为什么说“连接”是楼宇数字化升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