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令开门将成为物业公司之社区O2O服务


  随着O2O商业模式的遍地开花,尤其是近两年社区O2O的进一步升级发展,对于社区O2O替代物业、去“物业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以后可能不再需要物业公司”的惊人言论。
  然而,众所周知的是,物业的诞生可以说是与生俱来,有社区就有物业公司,优秀的物业体系可为社区业主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安全,所谓的“去物业化” 是否为一个伪命题?







 “绕不开”的社区入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去物业化” 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很多社区 O2O 绕过物业公司直接针对居民提供各种到家、上门服务。由于物业公司的 “互联网化” 程度普遍较低,经营模式(以收物业费为主)相对还比较传统,以至于在早期的社区O2O发展中,物业仅扮演了一个观察者的角色。
  直到万科的“住这儿”、恒大的“腾恒秘蜜”、远洋的“亿街区”、中海的“优你家”等由物业公司推出的社区平台带来的“APP手机开门”体验,才将纯线上社区O2O的入口最后一百米封死。
  “社区入口的安全,你们提供不了!”
  物业公司扮演的是全社区系统的守护者,负责维护治安,维修水、电、供暖等基础设施,保护环境卫生,看管公共空间,催缴物管费用,甚至还须留意登记房屋入住情况,监理装修施工,处理邻里纠纷等各种庶务,是业主身边的 “大内总管”。
  物业占据明显的地利优势,然而很多社区 O2O 项目在落地中,并没有让物业公司参与进来:
  (1)房屋租赁、二手房交易大多是由业主与房产中介公司经纪人单线联系,而各大房产中介门店就在社区门口扎堆(物业有 BBS 论坛,社区群,公众号等原本可以轻松成为供需双方的撮合者)。
  (2)装修改造周期长、涉及环节多、材料多,业主没有时间全程跟进,而很多装修公司监理容易出现偷工减料项目,第三方的家装 O2O 平台等出来后被业主接受(其实物业公司派遣服务人员担任装修监理并不难)。
  (3)除了京东到家、58 到家等此类 O2O 平台外,很多垂直的 O2O 项目以单品切入社区市场,比如 e 袋洗就跨过了很多社区家门口的干洗店,成为洗衣市场巨头后,又招募社区闲置劳动力当小 e 管家,做社区共享经济。用户逐渐开始通过手机找家政服务,而不是找物业。
  一些社区 O2O 大力整合便利店(小卖部)提供生鲜、蔬菜在线采购配送、费用代缴、上门维修等居民日常消费服务;也有一些社区商超 O2O 与物业公司合作,但跨过物业公司也无伤大雅。
  速递易,等快递柜子的出现让物业不知所措。
  针对社区内的洗车、P2P 租车等项目也多了起来。站在物业管理公司的角度来看,本应该很容易得到的市场正被越来越多的 O2O 项目蚕食,或者说物业管理公司在 O2O 浪潮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物业公司的独特优势
  不过,在社区 O2O 的冲击下,物业公司仍然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物业公司对小区住户,ERP 系统里有业主的真实数据,这表明物业公司在满足业主需求上占据先机。
  (2)、业主倾向于与商家、邻居等保持陌生的 “弱关系”;而业主与物业之间却是 “强关系”,正所谓 “低头不见抬头见 “,有点抱怨、摩擦很正常,只要服务一点一滴的在改进,业主是能感触到的。
  (3)、由于社区的天然壁垒—-社区大门、单元门让互联网 O2O 项目一时找不到北,这为物业公司转型赢得了时间。
  “令令开门“手机APP开门二维码开门访客临时二维码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物业自身的手机APP开解决业主和访客出入,就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增加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赢得社区最后入口的管理权限。
  “去物业化” 其实是一个从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服务的过程,物业公司应从靠收物业费的单一盈利模式,转变到深挖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的无限潜力。
  物业公司才是社区O2O 的真正成就者,彻底实现互联网+模式下物业公司从单纯的保修,缴费推而广之到经营线上线下平台的受益者。


分享到:
上一条: 令令开门与新世界地产(华南)合作
下一条: 在智城信创业空间中如何展现手机门禁